过了50以后,尽量不要让外人知道你的状态
五十岁一过,朋友圈突然安静,不是没人点赞,而是点赞的人里,一半在等你开口借钱,另一半在等你倒苦水。
五十岁一过,朋友圈突然安静,不是没人点赞,而是点赞的人里,一半在等你开口借钱,另一半在等你倒苦水。
被前任一句“你配不上我”刺痛的人,今晚刷到这条算捡到解药。2024年5月,哈佛团队把1000个“被分手”男女扔进五年追踪实验:那些把怨气换成哑铃、课本、offer的人,五年后皮质醇直接砍半,幸福值飙高47%。
成都那场电车起火,四个年轻人冲上去砸窗救人,没带相机,也没开直播,就是看见人困在里面,心里一急就动手了,可网上不少人说他们是蹭热度,是演戏博同情,品牌粉丝更凶,谁要是说一句车设计有问题,立马就围上去骂,好像批评车子就是不爱国一样。
中秋夜她穿裸粉西装和欧豪并肩,4K极净模式把毛孔拍成高清地图,观众第一反应不是听歌,是揉眼睛。有人把电视回放五遍,确认没开美颜,弹幕刷疯了:这哪是生孩子的人,说是应届生也有人信。
坚持适度锻炼对帕金森病有好处,有多项临床试验已经验证其作用,除了各项临床功能评分改善外,甚至在脑功能显像 上也显示出锻炼对多巴胺神经元的益处。
“福报”不是烧香拜佛,是你在55岁那年把体检报告折成纸飞机,扔进社区医院的回收箱,顺手帮隔壁不会扫码的阿姨挂了个号——国家给的免费名额,不用白不用。
别急,我刚把2024职业选手偷偷换上的那套“波浪负荷”扒出来,今晚就能抄作业。
昨晚刷到一条热搜,#体脂秤销量暴涨65%#,我盯着手里刚买的AI体脂秤,后背一阵发凉——原来我这种“体重正常、肚子软软”的人,早被官方盖章成“隐形肥胖”重灾区。2023年《国际肥胖杂志》直接点名:38%体重合格的中国年轻人,其实脂肪已经爆表,女生尤其多。
67岁一过,最怕的不是头发白,是突然发现自己拧不开矿泉水瓶盖。
当二头肌青筋暴起的猛男拿起狼毫笔,当杠铃片的碰撞声混进墨汁滴落的"嗒嗒"声,你以为会看到肌肉与文雅的完美融合?错!最近在抖音爆火的"健身大侠"老王,用一场哭笑不得的"挥墨撸铁"表演,让百万网友笑到打鸣。
哈佛最新论文直接打脸:纯有氧对60岁后丢肌肉“几乎无效”,死亡率照样飙47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受伤前麦凯恩曾在社媒晒出了一段练力量的搞笑视频,其中他手握一只8lb(约为3.6公斤)的哑铃进行肱二头肌弯举,装成了相当吃力的样子。
退休不是生活的终点,而是另一种日子的开端。把节奏慢下来的同时,更要学会“主动经营”——锻炼出好身体,存得住养老钱,守得住好心情,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。
年龄增长会改变身体的活动方式和感受,但这不代表力量一定会衰退。60岁后保持力量,是维持独立生活、避免受伤、继续从事热爱的活动的最佳方式之一。问题是,怎么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否能满足生活需求呢?
身边总有朋友吐槽:“我天天跳40分钟操,跑5公里,怎么体重不掉了,肚子还是松的?”其实我之前也踩过这个坑——每天雷打不动做有氧,坚持2个月,体重没降多少,穿牛仔裤还是显胯宽、显肚子,直到健身教练跟我说“你得加力量训练”,我才发现之前的努力都没踩在点子上。
近日,一位 80 岁的奶奶因身姿挺拔、皮肤紧致、体态轻盈在社交平台上收获大量关注。她神采奕奕、活力四射,全然不见老态,网友纷纷惊叹“根本猜不出真实年龄”。实际上,这位奶奶并非天生体质超群,60 岁时她因多次手术身体极度虚弱,这才下定决心开启健身之旅。令人意想不
前几天有一位朋友留言分享:这个暑假,她在孩子使用手机上放松了要求,结果一个假期下来,孩子沉迷于短视频无法自拔。
”——群里每天有人这么问,答得多了,干脆一句话甩过去:用蛮力,膝盖先废;全松垮,白练半小时。
衰老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,其进展受到遗传基因、日常作息、生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。不过,据科学研究显示,做好以下几个方面,能切实帮助放慢衰老速度,提高生活品质: